欢迎访问爱游戏官网

热线电话:400-600-8888 | 中文 | English

新闻动态

炒作“充电刺客”的言论可以停歇了

时间: 2024-05-22 18:22:08 来源: 爱游戏平台官方网站

  7月3日,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发展势头正盛。 然而,7月底,一则充电费用暴涨的吐槽在汽车圈刷屏。 无数网友纷纷围观吃瓜: 新能源车终于开始割韭菜了?

  起因是一位电动车车主在网络上吐槽说,遭遇充电刺客,在同一个公共充电桩,6月份的收费标准还是1.4元 /度,但到了7月变成了2.1元/度,涨幅达到50%。

  在这样的氛围下,连即使没有遇到涨价的新能源车主也不免担心:未来电价真的要持续上涨吗?自己要被割韭菜了吗?

  实际上,这完全是一场别有用心之人的炒作。本文我们就一起看看涨价真相,算算现在乃至未来的电车用车成本到底是多少。

  这张图是充电桩运营商快电的收费标准截图,也是网传的1.4元/度,涨到2.1元/度的“电费刺客”。我们看最贵的2.05元/度的这样的价格所支付的充电费,主要包含销售电价和每度电服务费两部分。电价1.85元/度,占了充电费用的90%,相比6月份的1.25元/度,上涨了0.6元,而交给运营商快电的服务费0.2元/度,只占到充电费用的10%,不仅没涨,还是所有时段的最低水准。

  可以看到,网上所说的电费刺客,其实并不是来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割韭菜,而是来自电价的调整。而电价的这部分是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根据用电情况来调整。夏季属于用电高峰,像充电桩这种大型的商业用电区域,在用电负荷高峰期,电价上涨是非常正常的经济波动。不论你是在家里吹空调,还是在车里吹空调,你的电费账单都在涨。刻意把电费上涨归结为充电刺客,恐怕是有心人的炒作。

  问题是,这样的一个正常的经济波动,是如何牵动万千车主的心而成为整个汽车圈的热门话题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最贵的这个时间段,刚好是很多出租车司机补能的时间,而出租车群体对用车成本格外敏感。 如果油电同价,对出租车群体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毕竟电车的份子钱要比油车高不少。 难怪有司机说,再涨价就要开回油车了。

  我们不妨计算一下,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能耗大多在每百公里用电15度,即使按照所谓的电费刺客的价格2.05元/度,也不过30块钱;而较省油的油车,每台油车百公里大概7升油耗,目前油价在8.5~9元/升,大概要花59.5~63元。也就是说,即使说目前最夏季最高峰时期最贵的电,用车成本也不过是油车的一半左右。大多数车主大部分会选择平时或低谷时期充电,利用公共充电桩的成本还要再降一半,用车成本不到油车的四分之一。

  更何况目前中国私人充电桩340万台,占充电桩总数量520万台的65%左右,私人充电桩可以峰谷时期使用民用电,大概0.4~0.6元/度,比起公共充电桩的工商业用电要低很多,用车成本会促进降低。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新能源车的未来仍然充满疑虑。 比如,不少车主质疑,现在新能源车占比还不是很高,电力已经很紧张了。 那么,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持有量大幅度增长,需求大于供应,中国电力不是更短缺,电价不是肯定要上涨吗? 甚至有人担忧,大量发展电动汽车,未来中国的电网能否支撑起来呢?

  当然,这样的看法毫无疑问是杞人忧天。首先,我们看一下电费,看看新能源汽车会给中国电网带来多大影响?会不会哄抬电价。

  截止2023年6月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4.26亿,其中新能源保有量1620万辆,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车保有量会超过8000万辆。如果每辆电车15度/百公里,正常用车每年大概5000~8000公里范围,我们按最高的8000公里来计算,那么每辆车每年耗电15*8000/100=1200度。中国新能源汽车总耗电量=1200度*1620万=194.4亿度。

  相比之下,中国的发电量有多少?就拿2022年发电量来说是8.4万亿度,平均每天发电230亿度电,也就是一天的发电量就够全部新能源汽车跑一年还有剩余。即使按2030年的电车数量8000万来看,每年也不过1200度*8000万=960亿度,占比也就百分之一左右,而中国发电总量每年还增长2%左右。新能源汽车用电量占比,和酱香拿铁里面的茅台含量差不多,聊胜于无。

  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全力发展对电价的影响很小,微乎其微。而且通过最新的一些技术,电动汽车未来可能还会增强中国电网的弹性和新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中国现在的高峰限电情况。

  我们知道,中国的夏季电费上涨也好、一些地区的拉闸限电也好,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发电不足,中国的发电能力远远没有释放。真正的原因,是用电峰顶和用电峰谷的错位。一方面用电峰顶时,同时使用大功率的用户过多造成电网过载,比如一到夏天大家都开空调,会给电网带来非常大压力。电力公司目前只可以通过涨价,以及在拉闸限电等举措来调节。但另一方面,在用电峰谷时段,比如风力发电往往是在深夜达到高峰期,而这样一个时间段用电又较少,多余的电如果不想办法消耗掉,也会对电网造成冲击。

  比较理想的解决思路就是进行调峰,把峰谷时段的电存储起来供峰顶时使用,一举两得。唯一的问题是,电能存储十分艰难,发出来就要用掉。据估算目前每年需要调峰或转移的电量达20~40亿度左右,尽管中国一直都在大力建设储能电站,但跟庞大的发电量相比,还是远远不够。

  而新能源汽车在某一些程度上就是一个储能电站,尤其是最近非常受关注的V2G(Vehicle to Grid)技术,也就是当电网负荷低时,电动汽车用来存储电网过剩的发电量,避免造成浪费,而当电网负荷过高时,由电动汽车储能源向电网馈电。蔚来的换电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受到国家的支持和补贴。也因此蔚来成为唯一一个卖几十万的高端车还能享受到国家补贴的车企。

  随着电动车拥有量的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比如2035以后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能减少峰值功率需求20%,如果有序充电配合V2G大规模应用,更可达到削峰填谷,为电网提供更大的弹性。

  对新能源车用户来说,不仅能用上最便宜的电,还能通过差价,赚取一些利益,而对国家来说,能增加电网的弹性,减少电力的浪费。也就是说,至少在电价这个层面,电动汽车持有量的增长,不仅不会造成电力紧张,抬升电价,甚至还会成为中国电网的缓冲地带,进而降低电动车的使用成本。电动车越多,电价越便宜。

  在中国电网面前,电动车的这点用电量,远不足以抬升中国的电价。 那么,刺激电车车主神经的因素,更多的来自于充电价格的另一部分——充电桩运营费的上涨。

  目前充电桩市场仍处于建设初期,大部分的充电桩运营商都在砸钱建桩,还频打价格战,不少地方的充电服务费打到0.1元/度,甚至动不动就是免费充电、免费服务。这是一种典型的前期砸钱抢占市场,后期涨价收割的模式。比如共享充电宝,已经从一开始的大力补贴,过渡到近几年的持续涨价。

  但充电桩运营跟充电宝无法相提并论,充电桩属于重资产,回报周期很长,是一门“高投资回报慢”的生意。疯狂扩张是非常不健康的经营方式,以至于大多数充电桩运营商都处于亏损状态,比如充电桩龙头的特来电,从2019年~2022年,累计亏损12亿以上。

  随着充电桩迎来初步洗牌,同时像比亚迪、小鹏、蔚来、奥迪、宝马等车厂也加大投入,开始构建自己的补能体系的时候,盈利成为充电桩运营商的当务之急。

  由于电费属于国家调控,运营商可以打心思的盈利来源,只有充电服务费。各地充电服务商都迎来一波涨价潮。比如郑州,以前充电服务费仅为0.1元/度,涨到0.3元/度以上;深圳也从0.2元/度的服务费涨到了现在的0.3元/度以上,别的地方像上海、青岛、成都等地的运营商也有不同幅度的涨价。

  运营商涨价,刚好又赶到夏季用电高峰,充电价格一下子就上去了,给电车车主造成巨大的错觉,仿佛新能源车在割韭菜一样。从我们前面的分析能够正常的看到,仅仅是两个因素刚好叠加在一起而已,随着夏天用电高峰过去,电价肯定会回落。

  那么,运营商服务费未来会如何变化?鉴于目前普遍的亏损状态,运营商通过服务费涨价来扭亏为盈就是必然的选择。至少像免费、0.1元/度的价格是无法持久的,至少要回到一个充电服务费的良性循环的价格。

  一位从业者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个场站有20台120kW的充电桩,按平均利用率5%、平均服务费0.35元/度计算,一年服务费收入为33.2万元,再考虑补贴收益、电量损耗、接入相互连通平台的成本和运维成本,投资回报期在4.2-5年。而目前大多充电桩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也就5~10年左右,所以,0.35元/度可能是形成良性循环的服务费的下限。

  其实,运营商想要大幅涨价十分艰难。一个原因是充电桩疯狂扩张,目前的平均利用率不过3%~5%,离平均盈亏平衡点8%还有很多路要走,即使离上海的6%~7%也有不少距离(如图)。一旦大幅涨价,不可避免地会对用户量、充电桩利用率造成一定冲击,很可能会被洗牌出局。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充电费用关系国计民生,价格变革会始终处在政府的调控视野之内。比如2023年8月15日海口市发改委就定下充电服务费标准:9月份开始所有车型的充电服务费上限为0.65元/度,换电费用不超过0.6元/度。可以想见,其他城市很快也会推出类似的规定来加以调控。对很多运营商来说,在未来0.65元/度的服务费可能就是运营商涨价的上限。

  尽管未来随技术和政策的变化,运营商服务费会有变动,但未来很多运营商的服务费范围大概就在0.35元/度~0.65元/度之间。在这个范围以内再加上电价,对用户来说用车成本比较合理。

  但对运营商来说,这可能就是一道生死线。能够在这样的价格范围内盈利并保持竞争力的企业,更有机会在充电桩淘汰赛中活下来,与整个新能源车行业形成良性循环。而其他的运营商则面临着要么转换盈利模式,要么淘汰出局的命运。

  总体来说,电费刺客出现,仅仅是夏季电费临时上调和运营商回调服务费刚好叠加所造成的一种错觉,并非充电费用的大面积上涨,未来充电费用涨价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只不过有心人断章取义,把个别现象炒作成一种趋势,来制造充电焦虑。

  但是,只要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实打实的数据,就会发现不论现在还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用车成本对油车的碾压性优势并没改变,奉劝炒作电费刺客、制造充电焦虑的别有用心之人可以歇歇了。